创意产业“起飞”还缺什么?

发布时间:2005-08-22作者:访问量:294

     创意产业协会的成立,宣告上海创意产业进入了“点火”倒计时阶段。但这枚“火箭”将如何升空起飞?在成为与纽约、伦敦、东京比肩的国际创意中心之前,我们的创意产业还缺少些什么?虽然创意产业已经被列入上海文化发展规划,18个创意产业基地已经落实,但海内外专家仍对上海“有产业,缺创意”的创意产业现状表示担忧。
   
    上师大美院副院长魏劭农说,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伦敦是14%;东京是15%。而目前上海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目前创意产业最缺的,就是人才和氛围。其中亟需两大类人才:既通晓创意产业内容又擅长经营管理的管理者;灵感迸发、创意迭现的创作者。而“氛围”则在于创立一套激励全民创意的机制及评判标准。
   
    缺创意产业管理者
    创意产业管理者,是把握并落实创意产业发展方向的执行人。
    888集团创意学院院长孙福良也是创意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他在吸纳第一批协会会员和个人会员时,就遇到了问题:虽说民营企业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放眼四周,好像也只有陈天桥能够获得众人认可。15项核心创意产业中的13项为文化艺术类,2项为科技类。这就要求创意产业的管理者,起码要粗通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品和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电影、音乐、表演艺术、动漫等艺术门类。与此同时,还要对研发和软件技术略知一二。在此基础上,创意产业管理者还应该精通管理,而这一类管理与一般企业的行政管理还不尽相同。管理者本身也要有“创意”,绝不可能“整齐划一”地面对每一位员工,因为他们都是艺术气息浓郁、个性卓然的创作者――如果不缺的话。
   
    缺创意产业创作者
    灵感如泉涌的创意产业创作者,也是我们的“空门”。
    上海炫动卡通卫视企划部主任林岚表示,目前动漫产业最缺的就是优质国产动画片――换言之,缺的就是优秀动画创作者。美影厂5年来没有推出过一部动画影片;更多的民营动画公司还执著于技术指标而不懂镜头语言;多年来红遍全国的歌手中,很少有上海人;要拿全国编剧的最高价必须去北京;一度红火的“画家村”还未开始盈利就分崩离析;曾经创造连载漫画发行数个“第一”的《漫动作》杂志短短一年间就销量锐减……这都是因为缺乏拥有创意的创作者。
   
    缺创意产业大环境
    如果就前两个问题征询目前创意产业的从业者,他们大多会把焦点归结于“大环境”上。事实上,“创意产业”从无到有,的确在成长初期缺乏足够的“维生素”:教育体系、政策扶持和评价系统。华师大艺术教育学院负责人表示,艺术教育的责任就是普及“审美”,按照画家陈丹青的说法,我们不缺技术、不缺模仿、缺的就是“审美”。拥有“审美”就能对13项核心创意产业中的文化艺术门类“有感觉”。
    海外的创意产业基地或园区,都有扶植成长型创意企业的整套政策,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激励方式――并不单纯给予奖金或者房租的优惠,而是拥有常设的维护机构、定期的整体宣传、整体的海外交流等等。与此同时,还要大力提倡全民创意的精神,只有这样,才可能爆出创新的点子,构成创意的项目。创意产业协会的成立,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原载于《新民晚报》,2005年8月20日)
 

 
 

返回原图
/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