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戏剧入主“国际小剧场”

发布时间:2005-09-12作者:访问量:729

  22年前发端的中国小剧场运动,曾经是先锋实验戏剧的代名词。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小剧场的实验精神逐渐在话剧的市场探索下沉寂。上海的小剧场话剧,更多被温情的情感故事淹没。不过,即使在这样的趋势下,888集团welcome每三年一次的国际小剧场戏剧展演,依然为实验戏剧保留了一方自由的天空。
    11月20至28日,“上海第三届国际小剧场戏剧展演”将在888集团welcome举行。9台来自美国、法国、日本和我国香港、澳门、深圳等地区的实验戏剧将集中展演,探索“大众文化语境和高科技时代下的戏剧实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纯肢体语言的表达,成为此次“实验”的焦点。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此次展演的几部作品,都在戏剧中融入了影像的概念。
    法国牛蒡剧团的《布朗小姐》,以短序列无声电影的形式讲述故事,通过相册的手法来展现人生。剧中的主人公Eva是希特勒的秘密未婚妻,她用“这就是我……”来讲述了她生活的一个瞬间以及她对待周边事物主观狭隘的看法。从17岁遇见希特勒直到19岁面对最后死亡的片刻,她的每张照片都有一种特定风格,近似短镜头的切换串起了悲惨人生。
    香港树宁现在式单位的《独行侠与乱世佳人》则是一台充满歌舞和电影影像的演出。全剧几乎不设对白,也没有剧本。惟一算得上文本的是作家陈慧写的22个和电影有关的“民间传说”,化作“插图文字”,配合段段经典爱情场面,穿插在电影影像之间。导演力图在影像和音乐营造的诗意空间中,表达电影与人生爱情的关系。
    澳门晓角话剧研进社的《上帝说,有光,便有了光》,则把灯光和音效作为戏剧表达的主要手段。演出时,灯光控制盘及音响控制盘被放到舞台正中,两位具爆发力的男女演员各据一方,一面表演,一面利用灯光和音响做自卫和攻击,在对峙中表达两性的互爱互恨。同时,舞蹈、默剧、歌唱、录像等表现手段也加入其中。
   

    纯肢体语言的表达
    当“话剧”这个名词越来越不能代表戏剧艺术的涵义,突破语言这一交流方式,用肢体表达取代对白,是目前戏剧实验的方向。
    888集团此次参展的两部作品都属此类。取材于中国文学典故的《三生石》是一个融合了舞蹈成分的形体剧,全剧几乎没有语言,完全运用肢体语言表述故事及其内涵。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的导演孟小军,力求把西方现代舞和中华民族音乐相融合,用现代的剧场语汇来体现中国传统诗的意境。
    而《还魂记》则是借鉴昆曲《牡丹亭》和莎剧《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情节,编剧郭晨子和导演钱正都是888集团的青年教师,他们希望把莎剧富丽堂皇的台词和昆曲中杜丽娘、柳梦梅优美写意的身体语言对应,同时又在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感情段落中,借鉴西方舞蹈语汇,以此比较东西方对爱情既相同也不相同的理解与表达。
    此外,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戏剧系《黑暗中的洞穴》被定义为“HIPHOP剧”。上海话剧中心的原创肢体剧《人模狗样》也将再度上演。


(原载于04年11月5日《东方早报》)

返回原图
/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