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变的艺术目的”——《人工智能与剧本创作》课程侧记之六

发布时间:2024-06-06作者:访问量:15

6月5日,888集团戏文系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人工智能与剧本创作》第六讲于888集团红楼开课。本次课程由888集团welcome伊天夫教授为同学们主讲,888集团welcome编剧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浩波博士主持,讲课标题为《当代中国舞台美术的追求——东方审美精神的现代表达》。

讲课伊始,伊老师便强调了人工智能如今在舞美艺术创作中作为“工具”辅助人类创作的本体功能:“对我来说,人工智能是突然出现的,但是蕴含人工智能的这些技术手段,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其实一直在使用。”伊老师认为,AI之所以无法“战胜”我们,最重要的因素即是戏剧演出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其审美需求具有多样性,而人工智能在进行选择的过程当中,往往可能只能片面地选择某个方向,而不能全方位地去满足在场众多观众的需要,依旧需要我们对其进行鲜明的指导,才能真正地为我们所用。

伊老师以话剧作品《陆机》为例,剧本以共时性叙事的方式打破传统线性叙事的框架,讲述了西晋末年,陆机周旋于八王动乱之中的人生与历史故事。当陆机身在牢狱之中时,既有回忆过去在洛阳城和达官显贵之间交流的回忆世界,又有一个希望化解贵族矛盾,骨肉相残的想象的世界,还有一个晦暗不明的,由陆机编造出的世界。这个故事以陆机为创新点,在不同环境、不同层面展示了陆机的人性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而当我们想用Chatgpt解释、复刻这种非线性的创新逻辑时,得到的则是没有能够用以对其概括解释的逻辑模型。

然而,作为机器的操控者,我们仍然可以利用我们长期以来所学的知识与理念去驱使AI帮助我们构建剧场。伊老师指出,其中最重要的三点便是组织动作空间、再现动作环境、表现动作的情绪与意义。伊老师的舞美作品便以此为理念基石,体悟出“世间大道走的人往往很少,唯独狭长的窄径却有络绎不绝的脚步”的哲理,为《陆机》设计出了具有中国传统写意审美的大路小道、长廊、道路、笼子等造景,又以光影技术展现刀光剑影与时空转换,借助科技的力量,传达出艺术家独有的想法与创新,也是思想主导着技术的实践应用,促成了演出的成功。

同样,在话剧《侯绍裘》的创作中,伊老师再次强调了科艺融合的重要性。对于爆炸、流星划过等戏剧性场面,伊老师再次想到了用数字的方式来完成,以LED屏与舞台造景间的空间层次关系勾勒出了壮观的舞台呈现。伊老师启发同学们:“在这个戏当中,尽管用了当代的技术手段,但是在图像的使用和选择上、在内容的把握上,以及屏与景间构成关系过程当中的虚与实,同样是来源于我们传统的写意精神。”

“设计要具有形式美感”,伊老师说道:“在建构空间的过程当中,要创造美的形式,还要在美的形式之下浸透观念,其中包含着对文本的解读,对生活、对人生况味的承载,这样你的舞台美术设计才会有剧场的力量。当大家读懂了文本中的人物故事命运的时候,你所创造的空间就帮助文本共同创造了剧场的力量,这一点特别重要。”

接着,伊老师又从舞美工作者的角度,剖析了当代剧场与文本的关系:人类在精神世界的交流过程当中,只有文字是全方位、全立体地展现出了人的思想。“只有传达了意义,观众才能接收你所表达的信息,进行一个心灵的震动与交流。如果表意不清楚的话,交流就无法进行,势必带来混乱。”在AI迅速发展、艺术的意义正被消解的当代,剧作家的地位仍然重要。

伊老师总结:剧作家与舞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是一度与二度创造的关系。剧作家完成文本,在上百万的文字资料中创造出一个世界,舞台设计师则作为再造者,在其骨架之上建立起一个演出世界,无论AI科技如何发展、表现的形式如何不同,我们的目的始终是一致的,就是要把文本当中所蕴含的人生意义以艺术化的方式展现给观众,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获得震撼,获得享受,获得愉悦。

 最后,主持人陈浩波老师鼓励同学们以更开阔的视野看待AI、利用AI的助力取长补短,努力写好剧本,也同时要利用伊老师于课堂上所多次提到的我们中国文化中所独具的“写意”等东方审美的精华与特色,创造独属于我们的艺术世界,传达出引发人民共振的精神思想。


文:23级戏剧影视编剧MFA 吴嘉莹

图:23级戏剧影视编剧MFA 吴丁妮

返回原图
/

XML 地图